正在连载中的穿越重生《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由大神作者“昆吾”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畅读精品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彩片段
若是遇到水灾、旱灾、蝗灾等等的,能一日三顿粥都是奢侈,更别提朝廷重税和士绅官吏的层层盘剥了。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让百姓有更多的田地,产量不够,那就田地地数量来凑。
人均两亩不够,那就三亩、五亩,甚至十亩。
这话说着简单,但真要实施起来,困难无比。
大明王朝两百余年,历经十五位帝王,也只有太祖的洪武年间和万历年间搞清楚了全国有多少的田地的数量,足可见清理田地数量这项工程的难度。
涉及到宗室皇族、士绅地主的利益,必须得掌控强有力的兵权,这样才能防住他们暴动。
分田目前做不到,但他可以引进产量高的作物,例如土豆和红薯。
后世史书记载的很清楚,土豆是万历年元年进入大明,而红薯是1593年由陈振龙引入大明王朝的。
“土豆是谁推广的来着?”
崇祯皱着眉头努力的回忆着脑海中的资料,回忆了好一会儿,他没有想起来土豆是谁推广的。
“算了,让宋应星来做吧!”
崇祯放弃了回想,直接点名了。
他穿越来的时候,就想着找宋应星和陈振龙了,但想着现在的天气和两种作物的特性,无论南北方都种不出来。
其次是想等掌握了兵权后,解决了党争问题后,搞到钱和田地后再让二人来的,但没想到现在被逼着提前让二人来了。
“皇爷,奴婢记得京官中,没有叫宋应星的人!”
听王承恩低声回应,崇祯笑了笑,没有解释。
若是连王承恩都听说过这二人,那才叫是奇了怪了。
这二人在大明王朝可能不太响亮,可在后世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
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而陈振龙则是中国引种红薯第一人,为缓解当时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让李若涟进来!”
片刻后,李若涟就进来了。
“李若涟,你安排两队人马,去江西奉新县找一个叫宋应星的人,此人应该是位举人,
另外去福州府长乐县找一个叫陈振龙的人,此人中过秀才,后来欺弃儒从商了。”
“去的时候,都客气一些,这二人用的好,能影响大明的国运,务必安全的护送到北京。”
崇祯重点的嘱咐了一下。
这让王承恩、方正化、李若涟三人心神如遭雷击,他们从未见皇帝如此郑重的嘱咐一件事情,连去忠州宣秦良玉都没有如此待遇。
李若涟迟疑了一下,道:“陛下,如此重要,臣想亲自去一趟,确保万无一失。”
“不行,你还有另外的事情要做,让王国兴他们去吧。”
崇祯直接就回绝了,无论是去江西还是去福州,都不是短时间能搞定的事情,一来一回至少得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
而且两人来了一时半会儿也搞不出来,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秦良玉还有一个月就入京了,一旦入京,就是整顿锦衣卫的时候,也就是去查抄八大晋商的时候。
将八大晋商抄了,至少能抄出数万石粮食,缓解陕西灾情,到时候再从江南买些米,省着点,能撑到红薯和土豆收获的时候。
查抄八大晋商,除了李若涟,其他人他不放心。
“去安排吧!”
李若涟离去后,崇祯的暴怒的心缓解了许多,现在就等查探消息的方稳回来确定具体情况了。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王中官,陛下……”
“黄阁老,陛下来不来是咱家能决定的吗?安心等着吧,随时都可能会来。”
内阁首辅黄立极刚出声询问,就被王承恩打断了:“当然了,诸位大人若是不想等,那就回去,不过咱家可提醒诸位,陛下这两天脾气不太好。”
原本还有些微微躁动的众大臣听闻王承恩这么一说,瞬间安静了下来,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
前几天陛下连自己的国丈都修理了一顿,牵扯的商人、官员都被狠狠惩罚了,这事在京都都传开了。
这会儿若是被王承恩在陛下吹吹耳旁风,触了陛下霉头,那就完蛋了。
朝臣们老实了,王承恩也省心了,整个心思都飞到了宫外崇祯身上了。
崇祯此次出宫的主要目的就是看看北京城内到底有没有难民,打探一下虚实。
这要不是有方正化和李若涟以及他们的心腹在,打死他都不出宫。
半个时辰后,一行人就到了外城的正阳门,这里是商业、手工业、三教九流汇聚之地。
若是想看真实的百姓情况,非这里莫属了。
现在的崇祯是从后世穿越来的,相对于钢铁混凝土的现代化大都市,现在的北京城更让他好奇。
虽然有前崇祯的部分记忆,但此刻亲眼看见了,却是震撼不已。
古代,一座容纳百万人的城市是何等的不可思议,古人的智慧当真是了不起。
相对于内城干净、宽阔的街道,外城明显就差了太多,崇祯也不介意。
“公子,求求您赏口吃的吧,孩子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突然,一个身材微微有些佝偻的汉子朝着崇祯冲了过来,但瞬间就被方正化给拦住了。
“方三,让他过来!”
听着崇祯发话,方正化双眼凌厉的瞪了汉子一眼,随即移开了身体,但双眼依旧死死的盯着汉子,一边的李若涟也是,右手已经搭在了刀柄上了。
若是这名男子有任何异动,下一刻两人就能将这人给分尸掉。
“去买点馒头、包子,再弄点热水来!”
崇祯说了一句,带着中年男子、孩子走进了一条胡同:“大叔,听您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公子,我是从陕西逃难过来的。”
“逃难?为什么要逃难?”
“公子,你们身在北京不知道,陕北和渭北连年发生灾荒,久旱不雨,草木枯焦,朝廷不仅不组织救灾,减免赋税,反而还加派了苛捐杂税。”
“我们拿不出来,地方官吏竟然找几个典型当众打死,逼的我们卖儿卖女凑粮交税,我们也只能被迫外逃,想着来京城讨口吃的,总不至于饿死……”
“不对!”
”将他们围起来!
铿锵……
李若涟瞬间抽出长刀,指着中年汉子:“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从实招来!”
嗖……嗖……
在李若涟喊出不对的时候,方正化和几名徒弟将崇祯围在中间,警惕的看着四周。
方家则是在中年汉子身上摸索着,查看是否携带了利器,只是片刻就朝着李若涟摇了摇头。
“哇……”
三名孩子见此情况,大哭了起来,中年汉子有些手足无措,眼中满是惊慌之色。
胡同口的行人听见了哭声,只是瞄了几眼后,迅速的离去,生怕招惹到麻烦。
这一切都被崇祯看在眼中,百姓的麻木让他感觉有些悲哀,随即道:“李二,什么情况?”
听见崇祯问话,李若涟低声道:“公子,我朝从太祖时期就有路引、信票制度,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听着孟绍虞报出六十万名秀才的数字,崇祯脸色微变。
沉默了一会儿后,崇祯沉声道:“既然你们说对其他读书人不公平,那朕就再退一步,其他特权可以保留,但法律优待这一项必须废除,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读书人也不例外,今日之后,立刻将这项决议传遍天下。”
“你们也不要再进谏,若是他们遵纪守法,行圣人之道,又何惧这一项特权?”
静,现场安静无比,随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陛下万岁、陛下圣明等等赞美之词在围观百姓人群中直冲云霄,崇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真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刚登基,就有学子闹事,借着这个机会既废除这项祖制,又刷一波民望。
读书人有苦也只能自己吞下去,
众大臣听着欢呼声,皆是沉默不语,废除这项特权已成定局了。
过了好一会儿,欢呼声才慢慢降了下来。
崇祯看着群臣:“你们自己听听,百姓的欢呼声已经说明了一切,天下百姓苦读书人的这项特权久矣,说明朕的决议是民心所向。诸位爱卿若是还反对,小心晚上出门被下黑手。”
百姓们一阵哄笑,众大臣脸色微变,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看着群臣脸上犹如吃了死苍蝇一样难看的脸色,崇祯一阵暗爽,当即将话题转了回来。
“好了,咱们再回到秀才隐瞒包庇帮别人免粮、借机发财的事情!”
“苏茂相、孟绍虞,此事交由你们刑部和礼部办了,锦衣卫协助,朕也不是不讲人情,追查三年即可,
查清后,第一,读书人和他隐瞒包庇的人,赏十军棍,限期一个月内十倍返回,到期未完成者,永久剔除秀才头衔,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第二,被包庇之人家族内成员十年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第三,贡生肄业后,由吏部的吏部司记录,三年内不得授予任何官职,授职后三年内不得升迁。”
现场的贡生们满脸的不敢置信。
他们之所以能高人一等,就是贡生的身份,没有了这个身份的庇护,他们往日里骂的那些人估计能弄死他们。
钱财这些都好办,朋友之间相互拆借一下,这都不是事。
但三年内不得授职,三年不得升迁,这相当于浪费了六年的时间,人生能有多少个六年?这就相当于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至于这些人……”
崇祯转身看着地上跪着的数百名闹事的秀才和贡生们,嘴角闪过一丝冷笑。
所有人齐刷刷的看着崇祯,等待着他的宣判。
“至于这些人,永久剔除所有头衔,永久不得参加科考。”
“查清之后,领头之人,领军棍二十,流放三千里!”
“其余人等,各打二十军棍!”
现场围观的百姓瞬间欢呼了起来,大呼陛下万岁。
至于为什么会欢呼,有可能是单纯的嫉妒,有可能是平日里这帮人太讨人厌,还有可能就是陛下的公正。
而数百名聚集闹事的秀才、贡生们则是面如考妣。
东林党的大臣们脸色阴沉无比,这数百人就这么完了。
这些贡生们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虽然品阶低,但有着他们在朝中做靠山,适当运作一下,升迁就要比其他人快上一些。
地方做官,假以时日,会日趋壮大的。
一名大臣站了出来:“陛下,这个处罚是不是太过于严重了一些……”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咳……咳……你们误会了!”
看着周皇后的疑惑眼神与张嫣微变的脸色,崇祯连忙解释道:“朕是真的有事想找皇嫂聊聊!”
“方正化,接下来的时间,这座大殿内十丈之内,朕不希望有人在,
胆敢随意靠近的,格杀勿论!”
方正化点了点头,右手一挥,大殿内的众太监、宫女退出。
见大殿内无外人后,崇祯道:“皇嫂,你是如何看待朝中局势的?”
“陛下,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太祖定下的,臣妾不敢妄言!”
张嫣猛然跪了下去,花容失色。
“凤儿,扶皇嫂起来!”
PS:皇帝叫皇后应该为梓潼,但咱们就不咬文嚼字了。
崇祯有些无奈:“皇嫂,朕是真心有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就当是咱们家关起门来私下聊聊,老百姓们都能聊聊,咱们为什么不能?”
见张嫣还是不说话,崇祯只得换了个话题。
“皇嫂,你是不是觉得朕软弱无能,昨晚没有抓住机会除掉魏忠贤等人?”
不待张嫣回话,崇祯继续道:“朕知道,魏忠贤联合客氏把持朝政,让朕的侄儿夭折,更是让您无法怀孕,
您恨不得生吃二人肉、喝二人血。”
“可你知道大明朝如今的局势吗,第一,朝中党争在不断升级,魏忠贤的阉党、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的斗争已经愈演愈烈了,
其中还有山东人的齐党,湖广的楚党,南直隶的宣党、昆党,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倾轧,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其次,百姓赋税日益严重,国库空虚;
第三、军队吃空饷、战斗力低下,各地部队有军阀的趋势……”
崇祯每说一条,张嫣和周玉凤两人脸色就变了一分。
“二十几天前朕进宫的那天晚上,你让朕不要吃宫中的食物,朕在袖子中藏了王府的麦饼度过了一晚上,
在皇极殿继位的时候,若不是英国公等人亲自抬轿,朕可能都无法登基,你恨他们,朕更恨他们。”
“魏忠贤提督东厂,更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而且锦衣卫也已经投靠了他,朝中六部九卿中有一半都投靠了他,
如此局势,朕别说杀了魏忠贤,可能连政令都出不了皇宫,逼急了很可能会谋反,
你也应该听说过皇兄召我入宫后,魏忠贤联合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密谋想要发动宫廷政变的事吧,
还有想效仿狸猫换太子、另立福王世子朱由崧继大统的传闻,
朕现在弄死魏忠贤也简单,但他的党羽看到老大死了,自己做了那么多恶事,会不会孤注一掷,
弄死我们或者弄死一大批的官员?这些我们都不能赌。”
两女脸色骤变,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周皇后忍不住道:“陛下,不是还有英国公吗?他掌控着京营,还拥护您,这……”
“凤儿,你太单纯了,英国公忠于的是皇权,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说不重要,
如果不是有皇兄的遗诏,他们完全可以拥立福王世子朱由崧,
他们手中有京营以及传承了八代的爵位,谁是新君,他们都是从龙之功,
从万历年开始你们就能发现了,他们根本就是中立者和利己者,不参与党争,
否则只要英国公出面,魏忠贤的阉党和东林党至于斗的这么激烈吗?”
看着脸上血色顿失的两女,崇祯安慰了几句,继续分析着。
“朕在位时间多一天,皇权就稳固一分,现在朕需要时间,即便以后彻底掌权了,但依旧不会杀魏忠贤。”
见张嫣想问说话,崇祯摆了摆手,继续道:“现在这对朕来说不算是坏事,魏忠贤掌管票拟披红之权,这也制衡了东林党的权力,
朕如果冒然杀了魏忠贤,那么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权利真空,东林党趁势而上,东林党那群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说到这里,崇祯眼中满是杀意。
前期的东林党还算是想真的为国家做点事情,但现在的东林党,说全部就有些过了。
但百分之九十的就是一群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文人。
口号喊的响亮却是一点实事都不做,争权夺利倒是很积极,
虽然没干什么大的恶事,但也没有提出任何可行性的救国治国纲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若是朝政被东林党把持,那对整个的社会风气是重大打击。
感受到崇祯的暴怒,周皇后走到崇祯身旁,握着崇祯的手,崇祯才渐渐的平静了下来。
历史记载,崇祯继位后用了三个多月,利用东林党的势力就将魏忠贤的阉党就整垮了,足可见皇权和东林党的势力之大。
但现在崇祯不想这么做,他想将涉及党争的人一起干掉。
“所以,朕必须要在确保皇权和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慢慢过渡权力核心,让魏忠贤发挥好“看门狗”和“打手”的作用,
民间有句话说的好,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魏忠贤的阉党虽然干啥啥不行,但抄家灭族、捞钱却是一把好手,
让他和东林党之间狗咬狗,朕坐收渔翁之利,
而且朕昨晚拿掉了田尔耕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有这种震慑,锦衣卫中还是有部分人忠于皇权的。
虽然不能全部控制锦衣卫,但至少能保证皇宫安全,
朝局如此,朕也只得隐忍,所以,皇嫂,希望你能理解朕的苦心。”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提白杆兵进京和锦衣卫新指挥使的事情,这种事情少一个人知道,成功率就大一分。
说到这里,崇祯不再说话了,给张嫣消化的时间,同时也在感叹朱由检的愚蠢。
朱由校在死前叮嘱他,一善视中宫,二忠贤宜委用,第一点崇祯做的很好,继位后立即册封张嫣为懿安皇后,居住慈庆宫。
第二点却没做到,他哥哥朱由校虽然痴迷木工,但不傻,扶持魏忠贤就是为了平衡党争。
可朱由检刚继位就迫不及待的除掉了魏忠贤,虽然可以振奋人心,但却是打破了平衡,
让东林党钻了空子,把持了朝政,以致误国。
说实话,将明朝灭亡归咎到魏忠贤身上也不对,虽然是干了很多坏事,
但至少他在的时候,国库充盈,从未欠过辽东军饷。
有军饷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后金等一些外敌才未能突破关宁防线。
而且他出身平民,知晓百姓疾苦,推动了矿业和手工业的税,降低了农业税。
周玉凤听的两眼放光,看着崇祯的眼神满是崇拜之色。
过了好一会儿,张嫣深深的吸了口气,下定了决心。
“陛下,臣妾知晓了,您不必考虑臣妾感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国运要紧!
只要能重振大明国威,臣妾个人恩怨算不得什么。”
听见张嫣的回应,崇祯松了口气。
朱由校病危时,张嫣力劝朱由校将皇位传给朱由检,
当时朱由校说后宫有两人怀孕,日后若是生男孩可以作为张嫣的儿子将皇位传给他。
但张嫣不同意,一直劝说朱由校将皇位传给朱由检。
而后魏忠贤等人派人向张嫣吹风,想阻止朱由检继位,张嫣明确拒绝了,
还说:从命与不从命都是死,那就不从,这样还能去见列祖列宗之灵。
在朱由检继位的当晚,张嫣提前派人告诉朱由检不能吃皇宫中的食物,
更是在继位后几天,朱由检吃的食物都是张嫣亲自所做。
再者,长嫂如母,周皇后就是张嫣亲自为他选的。
若不是张嫣,朱由检不一定能登基,或者说登基了不一定能活下来。
这后宫之中,真正对他好的也只有两人,一个是皇后周玉凤,一个就是这位皇嫂了。
所以,他不想张嫣因为阉党的事情耿耿于怀。
他今日来找张嫣谈心,就是要打开张嫣的心结。
“皇嫂,魏忠贤,朕暂时还不能杀,但客氏朕还是可以杀的,一来先收点利息,二来也算是震慑魏忠贤。”
“但您放心,等朝局稳定后,魏忠贤,朕必杀之!”
崇祯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狠色。
至于说利用完了就干掉别人有些不厚道,但魏忠贤所犯罪过杀一百次都足够了,能让他多活一些日子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
“皇叔……呜呜……”
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是一本十分耐读的穿越、打脸、历史、作品,围绕着主角佚名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昆吾。《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小说连载中,最新章节第1330章 冲的越快,死的越多,作者目前已经写了2783997字。
书友评价
除了围杀建奴,都是崇祯和臣子的对话,没啥具体情节。大概作者认为男主是皇帝,不能轻易出皇宫,因此把故事情节局限在一次次的朝会的对话上。
历史书写好很难,这本算不错了
读史看看,严怎能与卢曹比,一[笑哭]
热门章节
第1019章 使用权和所有权,天价店铺
第1020章 震撼的互市规划,找点乐子消遣一下
第1021章 抢到就是赚到,‘血洗’商人
第1022章 暗标拍卖,玩的就是心跳
第1023章 永久的金矿,和‘神佛’做交易
作品试读
“臣周奎参见陛下!”
周奎进了东暖阁后,立刻跪倒行礼。
崇祯慢慢的翻看着奏折,仿佛没有听见周奎的行礼一样。
半刻钟过去了,崇祯依旧没有叫周奎起来的意思,周奎双腿已经发麻,内心也在思付着皇帝是什么意思?
又是半刻钟过去,崇祯将奏章放下,淡淡道:“周奎,你可知罪?”
周奎猛然一惊,低声道:“陛下,臣不明白……”
“不明白?那你告诉朕,你为何有数十万的家产?”
“陛下,臣是冤枉的,臣怎么可能有这么多……”
“周奎你这是冥顽不灵呀。”
崇祯厉声打断了周奎的话:“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九日午时,南城青烟楼雅墨斋,你答应陈少铭帮他弄一张盐引,他答应事成之后给你十万两白银,预先支付你三万两,这总不会错吧!
你可真迫不及待呀,朕刚登基你就开始捞钱!”
“天启七年九月初三,大同王家家主约你在凤鸣院相聚,商议茶引的事情……”
“你一个国丈,竟然去青楼,你的礼义廉耻呢?皇家的脸面都被你丢完了!”
“锦衣卫查到的,你总不会否认吧?你当锦衣卫都是瞎子不成?要不要朕将这些人都拉抓过来问问?”
“锦衣卫的诏狱你应该知道吧,信不信朕让你去诏狱住半个月?”
听见诏狱,周奎浑身一哆嗦,眼中满是恐惧之色,进入诏狱的人有几个是能活着出来的。
“周奎,朕给你个活命的机会,只要你交出贪墨的财产,朕既往不咎。”
“陛下,你就是把臣杀了,臣也没有这么多财产呀!”
崇祯冷冷的看着哀求的周奎,心中满是冷笑。
周奎这个人贪财、吝啬之极,历史记载,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一路打到北京,崇祯让大臣们捐银子助饷、招募兵勇。
既然要捐,那就得先弄个榜样,于是崇祯让太监高定到周奎府‘借钱’,结果这位爷充分发挥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哭的那叫一个惨。
总之就是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周皇后得知后将周奎训了一顿,然后变卖了自己的金银首饰所得的五千两交给了周奎,谁曾想周奎只捐了三千两,反倒是赚了两千两。
其他皇亲国戚、王公大臣见国丈都如此,也纷纷效仿,最后崇祯只募捐到13万两。
李自成进京后,周奎被抓,逼的他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媳妇,又严刑拷打之下,才交出了自己的家产,白银高达52万两,珍币复数十万,折成白银有300多万两。
最无耻的是,这货竟然为了保命,竟然将藏在他府上太子朱慈烺交给摄政王多尔衮。
最后这条,才是崇祯要第一个找周奎麻烦的主要原因。
钱谦益无耻,但和周奎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至少人家没有为了钱杀妻卖子。
“周奎,朕再问你最后一次,你交是不交?”
“陛下,臣真没有这么多钱,臣……”
“来人,将周奎拉出去砍了!”
方正化进来直接掐起周奎的脖子,周奎剧烈的反抗着:“陛下,臣女是皇后,臣是国丈,你新登基,不能杀国丈呀!”
“国丈?”
崇祯冷笑了一声:“朕既然可以封她为后,那朕就可以废了皇后。”
简单一句话,让剧烈挣扎的周奎瞬间安静了下来,满眼的不可思议。
帘后的周皇后即便是事先知道了崇祯的计划,此刻再次听见废后的话也是脸色苍白,浑身都在轻微的颤抖着。
“周奎,朕若是将你的罪证公布出去,你觉得朕废后会有人敢说闲话吗?”
“朕再给你一次机会,交是不交?”
过了足足盏茶的功夫,周奎也没有说话,崇祯一挥手:“拖出去,砍了,抄家,所得家产全部入内帑,族人全部流放苦寒之地。”
方正化得到旨意便拖着周奎朝外面走去,周奎如梦初醒,惊叫了起来:“臣交、臣愿意交出来,请陛下放过臣一家老小!”
说完竟然大哭了起来,哭声那叫一个惨。
听着哭声,崇祯脸色有些厌烦,若不是碍着周皇后的面子,他真想把这货拉出去砍了,哪会这么麻烦。
“大伴,告诉李若涟,周府给周奎留着,再给周奎留一成家产,其余全部入内帑。”
“另外,让李若涟将牵扯的人都给朕抓起来,他们不是有钱吗?想活命那就拿钱,送了多少,十倍给朕送回来,少一两银子,那就砍他们一个族人。
若是有官职在身的,全部革职查办,永世不得录用。”
崇祯说完,又对着大哭的周奎道:“周奎,从即日起,朕要是再知道你与那些大臣、士绅们有来往,再敢收他们的一两银子,朕就直接砍了你。”
“拖出去!”
待周奎被拖出去了以后,周皇后从帘后走了出去,跪倒在地上:“臣妾多谢陛下!”
崇祯扶起脸色有些苍白的周皇后:“玉凤,希望国丈能体谅朕的良苦用心,否则日后清算的时候,国丈是必杀无疑了。”
“日后若是国丈找你哭诉,你就晾一晾他,免得他不长记性。”
“等朝局稳定了,朕就封他一个伯爵,赐些田地,安心的做个富家翁!”
“臣妾代家父谢陛下天恩!”
“凤儿,以后不是正式场合,不用行大礼,你累朕看着也累,到了后宫就是家里,不用如此繁琐。”
崇祯扶起周皇后,笑道:“时间不早了,咱们去休息吧,早日给朕生个龙子龙女!”
有道是: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z宵。
一夜欢愉,早起的崇祯精神满满。
带着方正化等人围着煤山跑了几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可不想目标未完成之前就挂了。
洗漱用膳,上早朝,有了昨日的杀伐,今日朝会上众大臣老实了很多,崇祯也只是提了一些意见,全部让转入内阁处理。
一连半个月都是如此,崇祯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每天都是上朝、批一些内阁和司礼监意见相佐的折子,然后陪周皇后、田贵妃等人,日子倒也潇洒。
这也让朝中众大臣松了一口气。
这一日崇祯刚用完早膳准备去上早朝,方正化脸色极其严肃的就进来了。
“皇爷,派去忠州传旨的方家回来了。”
“快让他们进来!”
崇祯很是开心,他现在很想迫切知道秦良玉的反应,随即看着方正化严肃的表情,疑惑道:“你怎么这个表情?”
“皇爷,出大事了!”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张嫣放声痛哭!
这位母仪天下七年、个性严正的天启帝的皇后终于再也忍不住了。
她天启元年连过八关入宫,四月被册立为皇后,虽贵为一国之母,但这七年来,所受的委屈远比外人看起来风光要多的多。
先是父亲被客氏和魏忠贤冤枉,差点枉死,随后怀孕后遭到客氏和魏忠贤的毒手,生下死胎,无法再生育;
丈夫虽敬重她,但却少了一丝温暖,明知自己被害也没有去追查凶手,最后也死的不明不白。
“早年丧子,中年丧夫”,人生的悲剧莫过如此了。
看着痛苦的张嫣,崇祯暗自叹息一声,这位皇嫂的命运多折他是最能体会的。
这一刻,压在心中的仇恨与苦闷终于在这一刻释放,那一句皇叔就是最好的证明。
按礼仪,他现在是皇帝,张嫣即便是他的皇嫂,也不能用寻常百姓人家的称呼。
可张嫣喊了,这就说明张嫣这一刻将自己和崇祯看成了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关系。
周皇后拉着张嫣的手,泪眼婆娑的安慰着:“皇嫂,你别哭了,现在陛下励精图治,有尧舜之姿,一定能再振大明国威的,客氏和魏忠贤一定会被处死的。”
哭了好一会儿,张嫣才慢慢平静了下来,眼睛红肿的朝着崇祯跪倒拜谢。
崇祯连忙阻止:“皇嫂,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以后不是重大场合不需要如此礼节,你们累,朕看着也累。”
“凤儿,你在这里陪陪皇嫂,朕还有要事处理!”
崇祯站了起来,朝着周皇后说了一句,走到门口后又转头低声道:“今日之事,你们千万别传出去,免得打草惊蛇!”
两人点了点头,崇祯相信即便他不说这句话,两人也不会乱传的。
崇祯的銮驾刚出慈庆宫,拐角处一名太监便一路朝着司礼监跑去。
“参见九千岁!”
来人行礼后,立刻道:“九千岁,陛下在慈庆宫内待了近半个时辰,陛下一进慈庆宫便将所有随侍的太监、宫女都被赶了出去,
外面有方正化守着,我们无法得知陛下在里面做了什么,但陛下出来后脸上满是笑容,精神振奋了许多!”
“下去吧,继续盯着,陛下有任何的举动都要速速来报!”
房间内,魏忠贤、王体乾两人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古怪之色。
过了好一会儿,王体乾低声道:“尚公,陛下会不会对懿安皇后……”
说到这里就没有说下去了,魏忠贤也明白王体乾的意思。
思索了一会儿后,魏忠贤道:“体乾,你去宫外选几名绝色女子送给陛下!”
怕王体乾不明白,又补充道:“穆宗、光宗……”
“尚公高明!”
王体乾拍掌称赞。
穆宗朱载坖,长期服用春z药,夜夜笙歌,最后精尽人亡;
光宗朱常洛,纵情声色,服用了太监进贡的大补药“红丸”后驾崩,时年38岁;
如果皇帝刚刚在懿安皇后那里做了某些事情,那就说明皇帝好色,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弱点来达成某种目的。
如果皇帝沉迷女色,耗费精神,那他们就可以慢慢将皇帝变成傀儡。
如果皇帝不好色,那送几名绝色美女,也会让皇帝龙心大悦,不管怎样都不亏。
回到东暖阁的崇祯自然不知道魏忠贤在算计他,从金匮中取出昨晚做到一半的大明可持续发展计划,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后,眼中满是无奈。
这份计划实施的前提是大臣们配合,朝廷上下同心,以目前的形势看这绝对不可能。
所以,他必须要掌控兵权,听话则罢了,不听话那就砍了。
但掌控兵权的前提就是得有钱,京营是指望不上了,九大边军和地方军的调动那都得大把的钱撒出去,自己组建新军也得花钱。
所有的问题汇总出来,就是钱和粮,而且还得是大把的钱。
作为后来人,他自然知道大明的钱去哪里了,贪官、商人手中有大把的钱,大明的灭亡,大明的官员和商人百分之九十都是有责任的。
十七年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压榨出了七千万两白银,多尔衮又弄出三千万两,现在可能还没那么多,但搞出个三四千万两应该还是可以的。
八大晋商可能也能抄出几千万两白银,江南那个地方也能搞出几千万两,还有曲阜孔家也能抄出一两千万两。
还有宗室皇族,福王等几个亲王抄家了,估计也能搞出几千万两。
但将这群人抄家灭族就得手上有兵权,没有兵权,这群人联合起来,估计大明得提前灭亡好几年,自己可能都得死。
掌兵权就得有钱,抄家改革又得有兵权,兵权就得有钱……
至于说让魏忠贤去搞八大晋商,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这其中的问题绝对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
“妈的,真是个无解的问题。”
他甚至想去开采银矿,作为后世人自然知晓华夏的八大银矿的位置,例如河南的桐柏银矿、河北丰宁银矿、廉江银矿等等。
任何一个银矿开采出来,都能满z足整个大明数十年的国库所需。
但想想还是放弃了,一是开采难度太大了,时间上来不及,
二是没有可靠的人,让现在这群人去搞,估计会上报没找到,然后私下开采,
三是单纯的增加银子,容易造成通货膨胀,还是得让市场动起来,钱流通了就好办了。
作为后世之人,玻璃、镜子、香皂、香水、酒、石灰、水泥、细盐等等,他都会做,但这玩意他上午搞出来,下午配方就泄露了,只能为他人做嫁衣。
崇祯揉了揉发胀的眼角:“罢了,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先拿几个人开刀搞点钱把腾骧四卫弄起来,后面就容易多了。”
“王承恩回来了吗?”
崇祯话音刚落,王承恩就走了进来:“皇爷,奴婢回来了!”
随后双手递过一份折子:“皇爷,这是昨晚抄了陈德润家所获得家产清单,白银共计12万两,良田500亩,各种店铺庄园五处,各种珍稀古玩字画若干,总得估算下来,至少值二十五万两白银。”
崇祯扫了一眼清单,脸色却是没有什么变化,崇祯年间的大太监、朝臣就没有几个不贪了。
“尽快将所有东西变卖,换成白银!”
边军士兵的军饷是一年18两,二十万两也只够一万将士一年的饷银。
白杆兵具体有多少人,目前尚未得知,而且腾骧四卫组建起来满编是22400人,单单是这些人,一年就得五十万两白银。
不够,远远的不够。
放下清单,崇祯又道:“李若涟来了没有!”
“陛下,臣有事启奏!”
一人从大臣队列中走了出来,崇祯扫了一眼,出声的是中极殿大学士施凤来。
“施爱卿请讲!”
“陛下,臣奉旨会同司礼监、工部、礼部、钦天监选择大行皇帝陵墓,目前确定为潭峪岭,陵墓规制取法庆陵,按规制需白银两百万两,请陛下示下!”
崇祯愣了一下,他穿越过来这两天一直在忙,都忘了天启帝的皇陵的事情了。
两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他现在还搞不清楚,还不待他发话,户部尚书郭允厚就站了出来。
“陛下,国库库银不足两百万两,但马上就是九大边军发军饷的时间了,无力调拨。”
“郭大人,你这是对大行皇帝的藐视,臣请陛下治郭允厚藐视之罪!”
左都御史曹思诚站出来就是一顶大帽子扣了上去。
“曹大人,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暗示前线的将士们不行,这话传出去,不怕引起将士们的不满吗?”
……
“陛下,可否先从内帑拨款100万两先行动起来,然后再图其他?”
众人争论到最后,施凤来竟然打起了内帑的主意。
崇祯内心怒了,沉声问道:“施爱卿,现在京都大米多少银钱一石!”
被问到的施凤来懵了,现在上奏的是大行皇帝陵墓的事情,怎么扯到大米多少钱一石了?
他一个内阁辅臣哪里知道大米多少钱一石。
但皇帝问了,他又不能不回答:“好像是一两银子……臣……不知!”
“曹爱卿,你说!”
左都御史曹思诚懵了:“陛下,好像是一两一钱。”
“好像?哼!”
崇祯冷哼了一声,又道:“房爱卿,你说!”
吏部尚书房壮丽:“臣记得年初是八钱银子,现在臣真不知道。”
崇祯一连问了十数人,除了户部尚书没问,从吏部到督查院,再到通政司的老大被被问了个遍,更是重点关注了东林党的人。
问到最后,崇祯连爱卿也不用了,直呼其名。
“郭允厚,你来说!”
户部尚书郭允厚立刻道:“陛下,截止昨日,京都每石大米约为八百五到九百三十枚铜钱。”
“魏忠贤,你说!”
被皇帝点到名,魏忠贤出列:“陛下,糙米在780-850文铜钱每石,精米在900-950文铜钱之间浮动。”
崇祯心中快速的盘算着,明代一石约为120斤,一斤约为后世的一点二斤左右,换算下来就是后世的145斤左右。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大概能买155斤大米,后世一斤大米按2.5元算,一两银子购买力就是388块。
修个陵墓要200万两白银,也就是后世的七亿七千万,这得多大的工程?
后世的人工材料可比现在的贵太多了。
想想就知道,这中间肯定有很多贪了,但这种计算方式他没法和大臣们说。
PS:《明实录》记载,天启六年,也就是1626年,大米约为0.8两银子一石,考虑到又被党争折腾了一年,咱们就提高一些,网上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60-800元,甚至更高,那是在其他年间,例如洪武初年0.25两银子一石,也就是一两银子买4石,约为600斤,那就相当于现在的1200块。
“方正化,派人去街上问问,速去速回,朕在这里等着。”
方正化应声后从后面出了皇极殿。
崇祯从龙椅站了起来,站在九层的平台上,冷冷的盯着下面的众大臣,足足过了一刻钟,崇祯才出声。
“你们是不是以为朕在大题小做?”
“臣等不敢!”
看着黑压压跪下去的一大片大臣,崇祯直接暴走了。
“你以为你们这么说,朕就不知道你们在心中暗骂朕?”
“你们天天喊着要为大明社稷死而后已,可你们自己看看,连日常吃的粮食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
是不是觉得你们是朝廷的部院重臣,这些民间百姓应该关心的东西跟你们无关?
百姓最关注的是什么,一日三餐能不能吃饱,这就是粮食。”
“吏部,朕且问你,各地知县若是不知道本县的粮食价格,又怎么专心为百姓考虑?”
“工部,你们都不知道粮食价格,怎么招人干活?
是不是觉得国家的工程,反正是各地签派的,给多少都可以?你们考虑过一个百姓的付出与收获了吗?”
“礼部,你们管着天下读书人,这群人天天喊着圣人,不知农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百姓疾苦,谈何为百姓谋福利?”
“户部,你们掌管天下钱粮、经济命脉,若是连粮食价格都搞不清楚,如何去调运?
若是某地发生天灾,你们如何能快速的安排赈灾方案?拍脑袋决定吗?”
“还有刑部和兵部,你们是不是觉得和你们没关系?”
“现在边军的饷银是每年18两银子,现在的18两银子能和十年前的18两银子相比较吗?将士家里吃不饱,如何会全身心的保家卫国?”
……
“北宋范文正公都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你看看你们,连粮食价格都不知道,你们忧哪门子的民?”
“想想我太祖为什么要造反?还是不是因为要有口饭吃,要活下去!”
“你们非要等到有一天,外有后金带兵进入关内肆意掠夺,无数同胞被杀,内有百姓起义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吗?”
“非要等到有一天,北京城破,你们都被敌人杀死,你们做个亡国之臣,朕做个亡国之君吗?
若是有那么一天,朕拼个鱼死网破,也要在死之前将你们九族诛杀个干净!”
崇祯逮着众大臣一顿怒骂,虽然他说的这些有些理想化和牵强,但不妨碍自己喷他们。
两年后李小哥为什么暴走,短时间召集了百万兵,还不是因为百姓吃不饱肚子。
如果能吃的饱,谁愿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去起义?
谁是皇帝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能吃饱、能穿暖,爱谁谁。
他为什么来了,没有安排人去将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个在几年后席卷了大明西北方的起义者?
解决不了饥荒问题,杀了这两个,还有无数个人站起来。
“陛下,共计调查了12家米坊,所得价格均和户部尚书郭大人、东厂提督魏大人所说价格一致,这里是米坊老板画押的保证书!”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方正化派出去的人回来了。
崇祯看着呈上来的清单,暗自点头,果然没有看错人。
清单上标注了京都四个方向的,每个方向三家,店铺位置在哪里,老板姓什么,糙米和精米的价格,最下面还有米坊老板摁的手印。
“你们有没有什么要说的?朕给你们个反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