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集小说
  •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集小说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昆吾
  • 更新:2024-07-30 13:55:00
  • 最新章节:第23章
继续看书
穿越重生《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作者“昆吾”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全集小说》精彩片段


声音之悲切、绝望,让人闻之落泪。

“郭爱卿,你先起来!”

崇祯看着跪在地上、脸色凄苦的户部尚书郭允泰:“其他人呢,有没有其他的提议?”

“施凤来,你是内阁辅臣,你来说说?”

被点到名字的施凤来心中一惊,脸色有些凄苦:“陛下,臣……”

施凤来正准备说什么,李若涟突然闯进了皇极殿内,语气急促道。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大胆!”

看着李若涟闯入皇极殿内,礼部尚书孟绍虞怒喝了一声:“李若涟,你可知朝会时,未经宣召,任何人不得随意入皇极殿?”

崇祯也是眉头一皱,但他深知李若涟为人,若不是有重大事情,绝对不会在朝会的时候带刀冲入皇极殿内的。

“李若涟,你说!”

“陛下,刚刚锦衣卫接到消息,国子监前的广场上有数百名学子聚集,大肆批判朝政,弹劾东厂提督魏大人等人,还说……”

“但说无妨!”

“还说陛下昏庸,自毁长城,斩杀直言劝谏的忠臣,以后谁还敢纳谏……”

李若涟复述完后,众大臣瞬间浑身一哆嗦,这么说陛下,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崇祯猛然站了起来,走到九层品台边缘,盯着李若涟:“可查清是哪些人?”

“陛下,具体人员名单暂未查清,但从目前得知的消息看,都是江南在国子监的贡生、秀才。”

众人一听李若涟的汇报,眼中若有所思。

崇祯双眼眯了一下,他现在知道为什么李若涟不顾朝会来急报了。

明朝自朱元璋时期重武轻文,还颁布了一条没有军功就不可以加封爵位的制度,断绝了所有读书人加封进爵的机会。

但还是给读书人一些特权,从秀才开始,可以免服兵役、免缴公粮、用婢女、法律优待、穿衣服方面有特权、避免下跪。

特别是法律优待这一条,明初规定即便是犯了死罪也可以特赦三次,虽然后来取消了这条律令,但还是有优待。

例如不能随便抓了审问,也不能用刑法,即便想处罚也得先撤了头衔才行。

“李若涟,带人将这群人都给围起来,不许放走一个,若是敢反抗者,杀无赦!”

崇祯冷冷的吐出了一句命令。

随即看向群臣:“走吧,在这皇极殿内待久了,咱们出去透透气!”

“陛下,您要去国子监?”

成国公惊呼道:“陛下,宫外不安全,这……”

“这什么?”

崇祯豁然转身,眼光灼灼的盯着出声的成国公:“在这北京城之中,难道你们这么多武将都护不住朕的安全吗?”

面对着皇帝如此压迫的眼神,成国公硬着头皮道:“陛下,请给臣半刻钟时间准备。”

说完便朝着一边的勋贵道:“新乐侯、武定侯,你二人速去京营调一千精锐前来护驾!”

两人应声离去,崇祯站在皇极殿门口:“车驾司不用准备銮驾,用龙撵就行。”

等了半刻钟后,抬脚便出了殿门,众大臣对视了一眼,无奈的跟了上去。

跟在崇祯身后的众大臣表情不一,除东林党外的其他党争的大臣眼中皆是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

都是人精,这群学子的把戏他们一眼都看出是东林党安排的了。

东林党的一群人脸色阴沉无比,好死不死的刚好遇见陕西民变的事情,而且还被皇帝知道了。

刚刚就干掉了许多的大臣,皇帝正在怒头上,这不是正撞上枪口上了吗?

“闪开,都闪开!”

李若涟得到命令,带着一群锦衣卫冲到了国子监外的广场上。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苏茂相、孟绍虞,你们给朕出来!”

刑部尚书苏茂相、礼部尚书孟绍虞从大臣队伍中走了出来,躬身站在崇祯面前。

“苏茂相,你是刑部尚书,掌管大明律,孟绍虞,你是礼部尚书,掌管天下读书人,太祖给了读书人六项特权,你们二人觉得太祖这些优待怎么样?”

刑部尚书苏茂相立刻道:“陛下,太祖此举是让读书人安心读书,学有所成后能报效国家。”

“苏大人所言甚是,太祖此举提升了读书人的身份,也极大的刺激了天下的读书人,是我等读书人的福分。”

礼部尚书孟绍虞附和了一句。

但两人都搞不清楚这个时候陛下提这个做什么。

“读书人可以免交粮,朕听闻有些读书人隐瞒包庇帮别人免粮,借此发财,是不是真的?”

“启禀陛下,此事臣略有耳闻。”

苏茂相有些诧异,这位少年天子是从哪里听闻这件事情的,现在这么问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让自己彻查此事吗?

“空穴不来风,既然你有耳闻,那你就先从国子监开始查起,朕允许你动刑,记住了是南北两雍同时彻查。”

“陛下!”

苏茂相心中一紧,随即道:“大明律有规定,秀才以上读书人犯错,需先通知学生当地的儒学提举司教育,想要用刑,得先撤了他们的头衔才行,是不是先通知他们当地……”

“不用了!”

崇祯打断了苏茂相的话,看向群臣:“神宫监掌印何在?即刻准备香灯、祭祀之物,朕要去向太祖请罪,废除太祖定下的规制!”

崇祯轻飘飘的一句话,如九天之惊雷,响彻所有人的心间,让他们心神巨震。

这一回不仅是地上跪着的数百名集会的学生了,连国子监内围观的学生都满是惊骇之色。

众大臣惊骇过后,瞬间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陛下,不可,此乃祖制,岂可随意更改?您就不怕太祖怪罪吗?”

“是啊,陛下,太祖此举是为了免除读书人的后顾之忧,如果废了这些特权,那读书人势必分心,这将极大的影响他们的成长,对我大明培养人才不利呀。”

“臣等请陛下三思!”

一众大臣都跪了下去。

崇祯冷冷的看着跪着的众大臣,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他太清楚不过了,无非是为自己后辈着想。

“你们也说了是祖制,那就是我们自家人的事情,晚点朕去太庙给太祖上柱香,太祖总不会跟我一个后辈计较吧!”

我尼玛……

众大臣和国子监的学子们听着崇祯的话,瞬间无语了,怎么这位皇帝不按套路出牌?

“你们口口声声说太祖所定是为了学子们解除后顾之忧,安心读书,可朕却不认为。

你看看这群人,还有心思搞集会、非议朝政,都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若是太祖有知,估计会亲自废了这条规制。”

“陛下,学子们也是为了我大明王朝,而且我大明现在有六十万在籍的秀才,若是因为这几百名贡生的事情,废除了这条祖制,对其他学生不公平,请陛下三思!”

礼部尚书孟绍虞跪下苦苦哀求,他虽然依附魏忠贤,属于阉党一派,能搞东林党的人当然是好。

可他首先是读书人,若是连他都同意陛下废除祖制,那他要被全天下的读书人唾弃,估计暴怒的读书人会将他家祖坟都给挖了。

这个锅他背不动,整个朝臣们都背不动,能背的动只有陛下。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臣等知错,请陛下责罚!”

一众大臣异口同声的跪了下去。

“除魏忠贤、户部尚书郭允厚外,其余人等罚俸三个月,以儆效尤!”

看着好像排练过的一样,崇祯都被气笑了。

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要主动责罚的,既然你们想,那朕就不惯着你们。

现在不能杀你们,责罚一顿还是可以的。

其实,他是真想将这群人都给砍了的,可惜他不能,现在也做不到。

说来也讽刺,一个最大的反派、无恶不作、操纵皇权的大太监,竟然答对了。

传言魏忠贤出身平民,知晓百姓疾苦,才没有收农业税,转而向商人等收取税收。

所以有人对他的评价是,有野心但又优柔寡断,无恶不作却又关心百姓疾苦,这是一个矛盾的人。

如今看来,还真是如此。

“施爱卿,大行皇帝陵寝之事,你会同工部先行勘察现场,做好全面规划,所需银两且等些时日。”

崇祯话一出口,不止是施凤来,在场的所有大臣都有些疑惑,他们对大明的状况了如指掌,哪里能弄出200万两银子?

“陛下,这不合礼法……”

“朕当然知道不合礼法,但所需银两你给吗?只要你能弄出来,别说两百万两,五百万两都行。”

崇祯直接打断了礼部尚书的话,看着其他想要附和的大臣,崇祯沉声道:“行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朕百年之后会亲自向皇兄赔罪,相信皇兄会体谅朕的难处的,

至于皇嫂那边朕亲自去解释,尔等无需多言。”

见皇帝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众大臣也不再说话,反正都是皇帝一家子的事。

“诸位爱卿,有事继续吧!”

“陛下,臣有事启奏!”

……

接下来的时间,足足有七八位大臣上奏了一些事情,崇祯刚开始听着还很新鲜,到最后就失去了兴致。

这些大臣们都是磨洋工,能自己决定的,非要上奏一下。

“陛下,臣钱谦益有事启奏!”

“准奏!”

“陛下,现后宫有周皇后和懿安皇后,客氏非后宫之人居住后宫,于礼法不合,臣恳请陛下将客氏逐出皇宫。”

有些兴致缺缺的崇祯听见声音,瞬间来了精神,等了一早上,终于来了,好戏开场了。

这位钱谦益在历史上可是极为出名的人,出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太凉的渣男祖师爷,二是头皮痒的厉害贰臣传。

此人是明末文坛领袖,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可就是这么一个文坛领袖干出的事却是令世人所不齿。

崇祯十四年,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八卦,59岁的钱谦益迎娶了23岁的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并为柳如是盖了“绛云楼”和“红豆馆”,两人谈诗论经传为一段佳华。

可等到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煤山自缢,柳如是极力劝说钱谦益到南明小朝廷效力,官制礼部尚书。

建奴围城时,柳如是说咱们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相约投水殉国,结果这货用手试了试水,竟然说出了‘水太冷,怎么办’,柳如是直接跳了下去,被旁人所救。

被救的柳如是说咱们殉国不行,那就归隐山林吧,结果这货放不下滚滚的红尘,在最后竟然率众大臣冒着滂沱大雨中开城向多铎迎降。

作为见面礼,还将弘光诏选的美女献给了建奴。

最无耻的是,建奴下令剃头,南明百姓议论纷纷,有一日这货竟然说‘头皮痒的厉害’,直接刮了头皮。

以至于乾隆在诏命国史馆编修《贰臣传》时,直接下令将他与孙可望、左梦庚、冯铨、龚鼎孳等人一同成为贰臣中的贰臣。

从大明王朝的礼部侍郎到南明的礼部尚书,再到建奴的礼部侍郎,钱谦益所干的事却和礼没有半毛钱关系,简直就是极大的讽刺。

“钱谦益,你且细细说来?”

对这位渣男的祖师爷的所作所为,崇祯是厌恶至极,这会儿连爱卿都不称呼了。

众大臣也不以为意,以为是皇帝对刚刚的事情余怒未消。

“陛下,臣另有弹劾客印月有十八大理由。”

“第一、客氏将龙卵(马的外肾)烹煮给先帝食用,以至先帝身体亏空;”

“第二、提拔太监魏忠贤,二人联手迫害妃嫔,天启三年布下毒计,以致张皇后诞下死胎,终生不育。

后又迫害慧妃,致皇次子朱慈焴于天启四年六月死亡,同年五月,假传圣旨,幽禁裕妃,断绝饮食,致使裕妃死去,胎儿也夭折。”

“陛下,臣对……”

“让他继续说!”

兵部尚书崔呈秀在魏忠贤的示意下站了出来,可只是开了个头,就被崇祯打断了。

“钱谦益,你继续!”

“是,陛下,第三……”

……

钱谦益每说一条,众大臣脸色就变了一分。

魏忠贤的阉党众人更是脸色阴沉。

钱谦益所说的这些,崇祯也知道一些,毕竟崇祯传上记载的很清楚,但演戏还是要做全套的。

“钱谦益,客氏是皇兄亲自册封的,你可知恶意弹劾的后果?”

“陛下,这是所弹劾罪状的证据,请陛下过目!”

说完,钱谦益便从袖口拿出一叠纸,王承恩见状立刻下了平台接过证据递给呈给了崇祯。

崇祯快速的扫视着,说实话,他要不是知道大概,这纸上写的这么多,在没有断句的情况下,想看懂估计得一会儿。

沉默了一会儿后,崇祯沉声道:“来人,传客氏!”

“陛下不可,客氏乃是先帝乳娘,又被先帝亲封为奉圣夫人,侍奉先帝数年,身份何等尊贵,怎可因为大臣弹劾就当庭对质。”

“陛下,客氏与先帝情同母子,后宫妃子就是她的儿媳妇,试问哪个长辈会如此害自家后辈,钱谦益明显就是在恶意弹劾。”

“陛下,臣左都御史曹思诚弹劾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天启元年浙江科考舞弊,钱谦益收取钱千秋数千金,约定记号,此等人的弹劾怎可为证。”

“荒谬,此案已经在天启二年就已经由先帝定案,钱大人遭到罚俸的处分,赋闲故里三年,曹大人现在又重提此事,这是质疑先帝的决断吗?”

右都御史曹于汴站了出来。

两人是督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曹思诚是阉党一系的人,曹于汴是东林党一系的人。

崇祯沉着脸,实则内心有些懵,却又有些开心。

懵的是,他以为弹劾魏忠贤,不曾想却是魏忠贤的老相好客氏,开心的是有人搞客氏了。

他昨晚搭好了戏台,现在各角儿都上场了,就看谁能弄死谁了。


前晚陈德润私闯懿安皇后的寝宫,他原本可以压下来低调处理,毕竟这关乎皇家颜面。

但为什么当着众大臣的面搞的血粼粼的?

这就是给东林党和其他人一个信号。

只要东林党不傻,朝会上就一定会开始弹劾魏忠贤,或者弹劾阉党。

自己再稍加引导,阉党和东林党就能打个你死我活的。

只是他没有想到,东林党竟然没有弹劾魏忠贤和阉党,反而是弹劾客氏,也算是有心插柳柳不成,无心插柳柳成阴了。

“魏忠贤,钱谦益弹劾的十八大罪状,你怎么看?”

听得崇祯问自己,魏忠贤出班了,给崇祯行礼后,道:“陛下,钱大人弹劾之事,臣也在身在其中,若是臣出言,有袒护嫌疑,于法不合,一切听从陛下发落。”

崇祯在心里暗骂了一声老狐狸,他不想在此刻惊动魏忠贤,所以让魏忠贤做选择。

如果魏忠贤确认了钱谦益弹劾的是真的,那崇祯就能直接杀掉客氏。

如果魏忠贤不承认,那钱谦益他们肯定不同意,会继续弹劾,在满朝的舆论之下,崇祯也能顺理成章的调查客氏。

一旦调查,客氏必死无疑。

可这个老阴货竟然将皮球踢给了他,还表了一次忠心。

“钱谦益,你应该知道客氏的身份,他是皇兄的乳娘,按道理也是朕的长辈,

你这弹劾的十八大罪状,每一条都能将她凌迟处死十遍了,

如果朕调查之后,罪名不成立,后果不用朕说吧!”

下面的众大臣听着皇帝的话,心中都在暗自疑惑着。

首先皇帝的话透露的第一个信息是,他知道魏忠贤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争斗。

其次是,话里似乎在袒护魏忠贤。

这一会儿,别说是东林党了,连魏忠贤都有些迷糊了。

“陛下,客氏秽乱宫闱、谋害皇嗣、擅权乱政,不死不足以平民愤,不死不足以畏先皇,不死必将再次惑乱后宫,

大明如今风雨漂泊,后宫不平, 陛下怎有精力处理朝政,

陛下有尧舜之姿,万不可因为先帝饶恕如此罪大恶极之人,

臣……死谏,恳请陛下彻查客氏。”

钱谦益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皇极殿中回荡着。

“臣同意钱大人说法,臣也死谏,肯定陛下赐死客氏!”

“陛下,钱大人弹劾客氏的十八大罪状,乃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恳请陛下彻查,否则,臣就撞死在这皇极殿上,已经后来之人。”

右都御史曹于汴、吏部侍郎吏部左侍郎张凤翔等人也站了出来。

若不是现在的崇祯是后来的穿越者,知道史实,他差点就相信了眼前这些人就是大明的文人风骨了。

特别是督察院的那一群御史,个个都是个喷子,你可以打我,但是我就会骂你,他们饱读诗书,骂人都是引据论典。

御史是言官,设置的目的就是直言劝谏,多提意见,杀了言官只会让言官名垂千古,却让自己背负骂名。

当年朱太祖想招个女乐进内宫娱乐消遣,被巡视奉天门的御史周观政看到了,结果这位大佬,将传口语的太监一顿臭骂。

然后又上书将朱元璋一顿臭骂,朱元璋也只得安抚,并作出了保证,这位御史才没喷了。

鉴于朱元璋的作为,后面的大明皇帝就很少杀言官了,以至于这群言官都开始死谏了。

“你们这么说,朕可以理解为你们在威胁朕吗?”

崇祯的声音很平淡,听不出是怒是喜。

“臣等不敢,臣等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臣等问心无愧!”

钱谦益听着皇帝的话,心中猛然一突,但到了这一刻,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否则,以后他就是个笑话,这朝堂将再无他立足之地。

崇祯面无表情的看着下面跪着的五名死谏的大臣,整个皇极殿安静无比。

过了好一会儿,崇祯突然笑了:“好一个为江山社稷。”

不待众人松口气,崇祯下一句话将众人吓得魂飞魄散。

“既然你们死谏,那朕就成全了你们。”

“李若涟,将这群目无君父的东西拖到外面廷杖三十,朕倒要看看这群人是不是真的为大明社稷着想。”

“方正化,你亲自去,用心了打!”

皇极殿外当值的李若涟立刻带着数名锦衣卫进来,在钱谦益等人没有求饶前,直接就架了出去。

“陛下,廷杖三十,钱大人等人绝无生还的可能性,陛下刚登基就杀言官,恐伤及圣德,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从轻发落。”

“郭爱卿言重了,死谏死谏,以死明谏,既然他们有这个心思,朕只是成全他们,和圣德有什么关系?”

听着户部尚书郭允厚的求情声,崇祯淡淡的回应了一句。

身前有方正化,殿外有自己提拔的李若涟以及他的心腹,白杆兵也开始进京,否则他还真不好下杀手。

众人听见崇祯对死谏的解释是以死明谏后,只觉得头顶上有无数匹草泥马奔过。

死谏的意思是冒死进谏,冒着死亡的危险进谏,也即是说可能会死,而皇帝说的以死明谏是用死来进谏,这是非死不可了。

这一刻,他们很想将皇帝的老师给提过来,问问他是怎么教的皇帝,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但随即众人醒悟了,不是皇帝理解错了,估计是故意的。

现在他们敢跳出来说皇帝说错了吗?

“昏君,朱由检,你就是昏君,你就等着后宫被客氏弄成跟先帝一样吧!”

“朱由检,你就等着你的皇子们被客氏、魏忠贤这群奸臣弄死吧,哈哈!”

“哈哈,昏君,我现在怀疑,客氏弄死先帝皇子是不是得到了你的授意,皇子们都死了,你才好继位……啊……”

……

皇极殿外惨叫声、怒骂声此起彼伏。

大殿内众人听的面无人色,钱谦益骂的话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若不是接受了崇祯的记忆,他差点都有这种怀疑了,毕竟兄终弟及这种情况太特么的诡异了。

“李若涟,朕要是再听见他们几个骂朕一句,朕砍了你的脑袋。”

崇祯话音刚落,外面只传来廷杖的砰砰声,只是片刻,李若涟走进了大殿。

“陛下,钱谦益等人已经死了。”

崇祯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出声道:“钱谦益、曹于汴等人目无君父,口无遮拦,居心叵测,藐视皇权,有辱圣恩,三代内不得参加科举,家族现有出仕者一律革职查办,若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者,杀!”

“臣领旨!”

李若涟应声后离去。

众大臣惊惧,虽然没有抄家灭族,但这种处罚和抄家灭族没啥区别了,官场上有几个没贪的,朝廷没有了后台,家族垮台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大殿内魏忠贤的阉党心中满是疑惑,搞不清楚皇帝是什么意思。

东林党的人则心中满是悲戚,自家领军人物被z干掉了,超乎他们的预料。

而且看陛下这意思,似乎会继续重用魏忠贤,那他们的日子可不好过。

可不待众人猜测皇帝的心思,就再次听见皇帝的声音。

“诸位,既然钱谦益等人死谏了,还提供了证据,那即便客氏身份特殊,朕也需过问一下。”

“来人,传客氏当廷对质!”


崇祯点了点头:“大叔,这件事情比计较严重,我们需要确定消息,如果你所说是真的,我们既往不咎,但若是谎报,那就别怪国法无情了。”

说完,朝着李若涟道:“李二,将他们几个人安排住下。”

待李若涟的手下将几人带走后,方正化道:“皇爷宅心仁厚,当真有尧舜之姿。”

“谈不上,这都是朕的子民,若是朕将国家治理好了,哪来的这么灾民,一切都是朕之过。”

崇祯摆了摆手:“走吧,去其他地方再看看!”

一个时辰后,一行人又遇到了四波难民,都是从陕西境内来的,分属不同的地方,基本上先前的中年汉子所说的差不多。

陕西境内已经乱了套了。

一路上崇祯面色都很平淡,但身边的方正化知道,这位大明王朝的主人已经在暴走的边缘了。

秘密回到宫中后,崇祯才让人通知了王承恩,让朝臣们散去。

被皇帝放了鸽子,这群大臣只能将一肚子郁闷藏在心中。

“皇爷,您总算回来了!”

回到东暖阁的王承恩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不待他喘口气便听见了崇祯的吩咐。

“大伴,去司礼监将近三个月的奏疏都调过来,一份份的查一查,看看有没有陕西上报灾民、民变的奏疏。”

半个时辰后,数千份奏疏摆在了乾清宫中,他之所以调全部而不是陕西的,主要是不想让朝臣知道真实意图。

“皇爷,自天启七年七月一日起到昨日,陕西境内一共上了二十九道奏疏,只有陕西巡按御史吴焕在八月十一日上了一份奏疏。”

崇祯接过王承恩递过的奏疏,打开迅速的扫视着,奏疏上写着:

“臣巡查陕西,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七八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

这份奏疏明确的记载了陕西的天灾人祸、民变的情况,最后结尾说: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不为盗而死,犹得为饱死鬼也。

奏疏最后的批复更是可笑:此饥民也,掠至明春后自定矣!

不过崇祯看着批复的日期就知道为什么了。

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就驾崩了。

八月十一日的奏疏,这个时候朱由校已经是病重了,怎么可能会重视这件事情。

身为臣子,为君分忧,皇帝病重无法处理,难道大臣们不能处理了吗?

砰!

一直面色平淡的崇祯将奏疏拍在龙案之上,暴怒道:“这群狗官,只知道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丝毫不顾忌百姓死活,这种事情都不上报,陕西巡抚都是干什么吃的,三边总督、内阁又在做什么?”

怒骂了几句后,崇祯慢慢的平复了下来,陷入了沉思之中。

为什么会发生民变,因为吃不饱。

为什么吃不饱,因为苛捐杂税太重,这是表象。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百姓的耕田太少了、产出太少,耕田大部分集中在宗室皇族、士绅手中了。

不将田地给弄出来,朝廷就算是免除一切苛捐杂税,都无济于事。

崇祯这段时间看过户部的记载,北方夏麦秋粟亩产2石,南方稻麦两熟田亩产3石,这么算下来,平均亩产两石半,也就是380斤左右。

而人均不足2亩田地,算下来也就700斤左右,这还只是稻谷,再加工成米,估计只有500斤。

古代农民可没有大鱼大肉,油水少,一个人一天一斤大米都不够,这些米也只有一个人一年的口粮。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