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品
  •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品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昆吾
  • 更新:2024-08-03 04:03:00
  • 最新章节:第4章
继续看书
热门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叶轩魏忠贤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昆吾”,喜欢穿越重生文的网友闭眼入:座!”“奴婢叩谢陛下!”方稳谢完恩后,便道:“皇爷,奴婢在陕西境内查探了一翻,蒲城、白水、泾州、富平、淳化、三元等地皆有叛军,主要原因是大旱,颗粒无收,官府有摊派各种杂税,百姓忍受不z了才有了造反。”“不是叛军,是民变,记住了!”崇祯忍不住打断了方稳的话:“你继续说!”“皇爷,十六处民变中,以白水尤为严......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品》精彩片段


忙到现在,天色已晚,崇祯用完膳后嘱咐道:“大伴,方稳什么时间回来,就什么时间叫醒朕!”

嘱咐完,倒头便睡。

第二天早上,还在迷糊中的崇祯被王承恩叫醒。

一刻钟后,崇祯洗漱完后看见了风尘仆仆的方稳:“方稳,辛苦你了,你把打探的消息具体的说说。”

“大伴,赐座!”

“奴婢叩谢陛下!”

方稳谢完恩后,便道:“皇爷,奴婢在陕西境内查探了一翻,蒲城、白水、泾州、富平、淳化、三元等地皆有叛军,

主要原因是大旱,颗粒无收,官府有摊派各种杂税,百姓忍受不z了才有了造反。”

“不是叛军,是民变,记住了!”

崇祯忍不住打断了方稳的话:“你继续说!”

“皇爷,十六处民变中,以白水尤为严重,白水的民变首领叫王二,聚集数百人攻破县城,诛杀了知县,然后退至白水洛河以北,现在已经将聚集了近六千人。”

“这些人中,骨干力量是叛卒、响马、驿卒、逃卒,约占了一成,余者皆是饥民、难民。”

“其余各处,都是数百人到千人不等。”

这一刻,崇祯脸色终于变了,他知道严重,但没有想到已经到了这等地步了。

这些人合在一起接近两万人了,即便大部分是难民,两万人也足够府军喝一壶了。

况且,现在内地的府军战斗力真的能扛的住吗?

“方稳,你先下去休息吧!”

待方稳走后,崇祯揉了揉太阳穴,然后起身朝着皇极殿而去,眼中杀意毕露。

他倒是要看看这群素位尸餐的朝臣们怎么解释,解释不了就不要怪他举起屠刀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王承恩说完后,退至一边,眼观鼻鼻观心。

“陛下,臣有事启奏。”

崇祯瞅了一眼,竟然是右佥督御史毛羽健。

“准奏!”

“陛下,臣调查我朝驿站实情后,请陛下裁撤驿站。”

“理由有三,其一,驿站日益腐化,已经失去了原本职能,且驿卒逃离严重,已然无法正常运转;

其二、目前驿站两千三百六十六座,驿卒近十万人,开支极大,裁撤后费用可转用做辽东军饷;

其三,裁撤后,可以将驿站的劳役编派给农户去承担,增加杂役。”

听闻毛羽健的话,崇祯脑海中如同惊雷响起。

毛羽健这个人名他没有印象,但裁撤驿站这件事情却是有历史记载。

李自成为啥会造反,就是因为崇祯裁撤了驿站。

在银川做驿卒的他失业了,又欠了外债,结果这货竟然杀了债主,紧接着媳妇与同村人通奸,他又杀了媳妇,无奈之下只能出逃。

逃到甘州参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

崇祯二年因为军饷的事情,他又把提拔他的王国给杀了,然后就造反了。

从整个时间的发展来看,失业是李自成造反的导火索。

抛开失业看,从李自成所干的事看,骨子里就是个不安分的主,没有失业的事,后面估计也会因为其他事情造反。

“陛下,臣附议!”

兵科给事中刘懋也出班赞成御史毛羽健的提议。

“毛健羽,朕问你,你是何官职?”

毛健羽愣了一下,搞不清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也立刻道:“回陛下,臣是右佥督御史。”

“你还知道你是右佥督御史,你可知道自己的职责?”

“回陛下,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砰!

从朝会开始一直平静的崇祯,猛然拍了一下龙椅,猛然站了起来:“那裁撤驿站这种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


“王中官,陛下……”

“黄阁老,陛下来不来是咱家能决定的吗?安心等着吧,随时都可能会来。”

内阁首辅黄立极刚出声询问,就被王承恩打断了:“当然了,诸位大人若是不想等,那就回去,不过咱家可提醒诸位,陛下这两天脾气不太好。”

原本还有些微微躁动的众大臣听闻王承恩这么一说,瞬间安静了下来,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

前几天陛下连自己的国丈都修理了一顿,牵扯的商人、官员都被狠狠惩罚了,这事在京都都传开了。

这会儿若是被王承恩在陛下吹吹耳旁风,触了陛下霉头,那就完蛋了。

朝臣们老实了,王承恩也省心了,整个心思都飞到了宫外崇祯身上了。

崇祯此次出宫的主要目的就是看看北京城内到底有没有难民,打探一下虚实。

这要不是有方正化和李若涟以及他们的心腹在,打死他都不出宫。

半个时辰后,一行人就到了外城的正阳门,这里是商业、手工业、三教九流汇聚之地。

若是想看真实的百姓情况,非这里莫属了。

现在的崇祯是从后世穿越来的,相对于钢铁混凝土的现代化大都市,现在的北京城更让他好奇。

虽然有前崇祯的部分记忆,但此刻亲眼看见了,却是震撼不已。

古代,一座容纳百万人的城市是何等的不可思议,古人的智慧当真是了不起。

相对于内城干净、宽阔的街道,外城明显就差了太多,崇祯也不介意。

“公子,求求您赏口吃的吧,孩子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突然,一个身材微微有些佝偻的汉子朝着崇祯冲了过来,但瞬间就被方正化给拦住了。

“方三,让他过来!”

听着崇祯发话,方正化双眼凌厉的瞪了汉子一眼,随即移开了身体,但双眼依旧死死的盯着汉子,一边的李若涟也是,右手已经搭在了刀柄上了。

若是这名男子有任何异动,下一刻两人就能将这人给分尸掉。

“去买点馒头、包子,再弄点热水来!”

崇祯说了一句,带着中年男子、孩子走进了一条胡同:“大叔,听您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公子,我是从陕西逃难过来的。”

“逃难?为什么要逃难?”

“公子,你们身在北京不知道,陕北和渭北连年发生灾荒,久旱不雨,草木枯焦,朝廷不仅不组织救灾,减免赋税,反而还加派了苛捐杂税。”

“我们拿不出来,地方官吏竟然找几个典型当众打死,逼的我们卖儿卖女凑粮交税,我们也只能被迫外逃,想着来京城讨口吃的,总不至于饿死……”

“不对!”

”将他们围起来!

铿锵……

李若涟瞬间抽出长刀,指着中年汉子:“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从实招来!”

嗖……嗖……

在李若涟喊出不对的时候,方正化和几名徒弟将崇祯围在中间,警惕的看着四周。

方家则是在中年汉子身上摸索着,查看是否携带了利器,只是片刻就朝着李若涟摇了摇头。

“哇……”

三名孩子见此情况,大哭了起来,中年汉子有些手足无措,眼中满是惊慌之色。

胡同口的行人听见了哭声,只是瞄了几眼后,迅速的离去,生怕招惹到麻烦。

这一切都被崇祯看在眼中,百姓的麻木让他感觉有些悲哀,随即道:“李二,什么情况?”

听见崇祯问话,李若涟低声道:“公子,我朝从太祖时期就有路引、信票制度,


“皇爷,张小公爷给了,奴婢没敢要!”

“没要?”

崇祯愣了一下:“下次再有人塞银子,你就收了,这群人有的是钱,不要白不要,积少成多,也能补贴内帑。”

“顺带看看谁出手最大方,给朕记下来,朕有用!”

王承恩懵逼了,怎么也不相信这话是崇祯说出来的。

崇祯可是皇帝呀,支持下属收钱,这简直有损皇家威严,皇家的脸还要不要了?

可崇祯不这么想,原来的崇祯要面子,从大臣们借钱、原本能南迁的,结果因为面子错失良机等等,不胜枚举。

他可不是原来的崇祯,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人,啥没见过?

面子是个啥?能当银子用,还是能当粮食吃?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应该有分寸,下去吧!”

王承恩退了出去,站在暖阁外一脸的懵逼,崇祯给他整的不会玩了。

暖阁内,崇祯拿过一张纸,沉思了一会儿后,提笔就在纸上写了几个名字。

这几个人就是十七年后与方正化一起战死的,分别是故司礼掌印太监高时明、司礼秉笔太监李凤翔、提督诸监局太监褚宪章、张国元四人。

崇祯这人政治能力虽然不咋地,但一手书法绝对在明历代皇帝中排进前三,遒逸、秀润。

沉顿了一下后,崇祯又写下了一个名字——高宇顺

他是崇祯时最后一位司礼监掌印太监,在李自成围京时就给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旁边还点燃了火堆。

他对身边的小太监说,若城破,他就跳进棺材,宁愿被火烧死也绝不投降,结果城破时果真如此。

这些人在历史上的记载,虽或多或少有些瑕疵,但对大明和崇祯是绝对的忠心耿耿,否则也不会死战不降了。

待时机成熟后,都可以成为信任的人。

“皇爷,午膳的时间到了!”

崇祯正准备整理明朝存在的隐患的时候,王承恩进了暖阁,崇祯只得停下思索,朝着乾清宫中殿走去。

进了中殿,一张长桌上摆了十数道菜,每一道都很精致。

“皇爷,今日的午膳十二道菜,分别是胡椒醋鲜虾,烧鹅,火贲羊头蹄,鹅肉巴子、咸豉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野菜!”

半个时辰后,崇祯回到东暖阁,心中吐槽史书的不靠谱。

都说崇祯节俭,这一桌子菜比其他皇帝是少了很多,其他菜的不说,就说最后一道野菜,说是崇祯为了尝试老百姓吃的饭菜,特意让下面人做的。

刚才他问了一下王承恩,王承恩的回答让他很是无语。

具体的做法是将野菜放进鹅的肚子里,用汤水煮着,再用酒洗,最后要人参和鹿茸搅拌野菜一起吃。

这特么的还是野菜吗?

这还叫体验百姓疾苦?

哪个百姓家能这么吃?

特么的简直就是离大谱了。

但是……真特么的好吃呀!

在东暖阁睡了半个时辰后,崇祯继续整理明朝存在的隐患。

凝神静思了近半个时辰,才提笔写下一行字。

这行字若是被其他人看见估计要被吓死,因为赫然写着「明朝灭亡十大问题总结」。

一、商人道德的失控;

二、三线作战的拖累;

三、小冰河期的天灾;

四、摧毁一切的瘟疫;

五、没有底线的党争;

六、军阀割据的形成;

七、军人道德的沦丧;

八、毫无廉耻的文人;

九、统一战线的失败;

十、专制力度的不足;

这十项问题是他目前能想到的了,每一项都不会对大明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十项叠加在一起,以原来崇祯的能力,结局已经注定。

还有诸如太监专权、特务政治、内部腐败等原因,崇祯并没有列进去,这些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细究起来就是扯淡。

特别是太监专权,明朝宦官的权利是依附皇权的,又没有军权,想要哪个太监死,也就是一道圣旨的事。

魏忠贤那么牛逼,崇祯上台两个多月就被弄死了,连带其党羽也都被一网打尽。

这十大问题中,在崇祯看来,着重应该解决商人道德的失控、三线作战的拖累、没有底线的党争和军阀割据的形成这四项了。

例如商人道德的失控。

马克思在原始积累中描述道:一有适当的利润……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甚至叛国。

这一点在明末展现的淋漓尽致,八大晋商不仅和建奴进行贸易,提供各种违禁物资,还会作为建奴的耳目,刺探军情等。

想到这里,崇祯将八大晋商重点圈了起来,在他眼中这可是一大笔的横财。

第二、三线作战的拖累,后金集团、李自成集团、张献忠集团等,西方列强在南方也虎视眈眈,蒙古劫掠一直未停,整个国内就是一个大窟窿,拆东墙补西墙。

第三、党争,崇祯继位后,党争达到了巅峰,凡对手赞成的,东林党就反对,凡是对手反对的,东林党就赞成,毫无底线,为自身利益置朝局不顾。

第四、军阀割据,前期还好,后期就是有兵就是大爷,给钱就动,不给钱一切免谈,听宣不听调,诸如后期京城被围,左良玉手握八十万兵马,也不去勤王救驾。

每一项问题后面都写了数个名字,崇祯每写一个名字,心中怒气便增加了一分。

坐了好一会儿之后,崇祯又在纸上写下了宗室两个字。

“这笔账,咱们慢慢清算!”

搞完这些,崇祯长长的出了口气,还好现在是天启七年,这要是穿越到了崇祯二年,他什么都不用干了,直接自挂东南枝好了,哪还用总结经验。

因为崇祯二年是整个大明最后的转折的点,首先是崇祯元年陕西大灾的延续,全国大饥荒,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其次,陕西的邮差李小哥揭竿而起了,第三,发生了三场兵变,

最后则是后金皇太极率领八旗精兵,绕道蒙古,避开了明军的宁锦防线,从长城隘口突入关内,攻占遵化重镇,兵锋直逼北京。

史称己巳之变,这一次战争,直接导致了数名高级将领死亡,直接改变了明朝辽东地区的军事、政治、人事形势,间接的减轻了农民起义军的压力,导致起义军实力的增强。

看着窗外,天色逐渐暗了下来,王承恩掌灯,整个东暖阁内烛光跳跃,瞬间亮了许多,但温度也随之升了起来。

这还好是小冰河时期,气温普遍低一些,否则这九月份这么点真的要热死了。

看着龙书案上微微跳跃的烛光,崇祯感叹了一句:“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

“皇爷,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求见!”

“让他进来!”

崇祯将写好的东西用折子盖上,田尔耕就进来了:“臣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参见陛下!”

“陛下,京卫三大营各军主将身穿盔甲全部于酉时三刻从前门进入英国公府。”

崇祯听完,双眼眯了一下。

这么不加掩饰的招各军主将入府就是在向皇帝示威,京卫是我的,我有控制权。

否则,军中各种事宜那就在军营解决了,干嘛还要去私人府邸呢。

“陛下,需要臣打探一下他们聊了些什么吗?”

“你在教朕做事?”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